欢迎访问西北工业大学教学成果专题网站!

成果简介及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国防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既是捍卫国家主权的根本,又是维护政治安全的保障,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西北工业大学(简称西工大)坚持“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坚持“为国铸剑,锻造栋梁”,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防科技事业输送了以“军机三总师”歼-20总设计师杨伟、运-20总设计师唐长红、直-20总设计师邓景辉等为代表的35万余名毕业生,素有“总师摇篮”之美誉,形成人才培养“西工大现象”。进入新时代,如何构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实现国防科技人才自主培养,是西工大等国防特色高校面临的重大挑战。

本成果坚持“五个以”育人理念,以“隐姓埋名,为国铸剑”为导向,聚焦国防科技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确立了“具有家国情怀,追求卓越、引领未来的领军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价值塑造铸魂、五个一流筑基、机制创新引领”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了本科人才培养、研究生人才培养、科技工作高质量发展及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四个行动计划,融通“五个一流”育人要素:一流培养方案、一流师资队伍、一流科研反哺、一流教学方法和一流实践平台,形成特色鲜明的西工大实践,自主培养了大批国防科技人才。

1)价值塑造铸魂。构建以“隐姓埋名,为国铸剑”为内核的价值塑造铸魂模式,打造国防特色思政教育品牌,构筑浸润式国防军工育人场景,形成以航空报国、航天强国、海洋强国为主体的西工大价值塑造内涵。

2)五个一流筑基。全面推动军工元素融入课程,聘请500余位型号总师,构建一流培养方案,打造国防特色一流师资队伍,形成国防科技成果融入人才培养的一流科研反哺,创新一流教学方法,建成一流实践平台,构筑了国防科技人才素养之基。

3)机制创新引领。构建了理论研究为先导,全校性、多层面、常态化大讨论为基础,不断迭代的政策创新机制;聚焦国防特色高校人才培养发表文章160余篇;制定卓越奖励计划,创新管理机制,为国防科技人才培养提供稳定支持。

新形势下,面对“能否源源不断地自主培养国防科技人才”的时代挑战,本成果解决的主要教学问题为:

1军工报国情怀教育的浸润性不深。培养大学生以“隐姓埋名,为国铸剑”为价值导向的渗透力不够。

2领军素质能力培塑的融通性不够。培养大学生领军能力的育人要素融通不足,学生能力培塑与国防军工需求共振度不强。

3)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的创新性不足。培养大学生源源不断献身国防科技事业的育人机制与质量保障制度的长效性不佳。